为贯彻落实中央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和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有关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区政府采购规范化、透明化、便利化程度,切实提升政府采购效率和效益,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广西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切实加快推进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22年3月底,全区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项目运行总体平稳,已完成合同备案的3526个政府采购项目中3031个项目已全面实行全流程电子化,电子标占比达86%,其中贵港市、崇左市、河池市电子标执行率已达100%。
一、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加快推进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
2021年以来,广西遵循“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原则,分三步推进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第一步,试点先行。自2021年2月1日起,先行由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对自治区本级集中采购目录内按项目类型编制政府采购计划的项目进行试点使用。第二步,增点扩面。自2021年6月1日起,选择3家社会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对自治区本级集中采购目录外按项目类型编制政府采购计划的分散采购项目进行试点使用电子标系统。第三步,全面实施。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2021年8月正式发文推进全面实行全流程电子化,要求自2021年11月30日起,除涉密项目以外的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均要实行全流程电子化采购(以政府采购实施计划备案通过时点为准),不再进行线下交易活动。
二、规范为本,效率优先,切实提升政府采购效率和效益
(一)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利用信息共享化、文件无纸化、环节标准化和全程零接触等优势,大幅提高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取消所有线下环节和纸质材料,从采购计划备案到委托单生成、项目立项、采购文件编制、投标文件制作、在线投标、开标及评标、自动生成相关评审报表、专家线上签字、确认结果、生成评审报告及公告自动生成并发布,最终完成合同线上备案,所有政府采购相关数据及资料完成线上备案。通过全过程数字化评审,视频会议、桌面共享等电子化手段,有效节约项目纸质、相关人员差旅、时间等成本,大幅降低专家误判、漏判、分值计算错误等失误概率,缩短评审时间,降低废标率,提高评审效率。
(二)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监管。按照我区关于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工作总体部署,全区各社会代理机构积极响应并配备支持全流程电子开评标、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监管的基础设施,目前全区已有215家代理机构完成可视化场地建设。百色市积极鼓励代理机构建设可视化场地,全市已有112家代理机构完善场地建设,加强对开评标过程的实时监管和事后监管。防城港市交易中心已配备可视化电子开评标设备,并运用云平台进行开评标场地的预约和审批。在交易中心进行开评标的项目,既实现了供应商远程参与开标,可通过线上开标大厅观看现场开标流程,又实现了监管部门远程开评标监管功能,支持通过观看直播和回看方式进行在线监管。
(三)促进政府采购政策落实。通过数字化监管,合理运用事前事后预警、电子招投标巡检、各角色诚信互评等功能方式,在保证政府采购项目满足技术、服务、安全等要求基础上,更好落实采购意向公开、采购需求管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要求。
(四)有力促进营商环境优化。通过进一步构建兼容开放、智能便捷的政府采购体系,将开标现场监管从线下搬到线上,可以实时调阅招投标文件、查看评审过程性资料及现场视频,实时监管开评标行为,有利于规范政府采购交易行为。对政府采购项目实现“不见面” 的全流程线上监管,持续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三、多措并举,克难攻坚,推动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迈上新台阶
广西将继续加强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多措并举、克难攻坚,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推动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迈上新台阶。
(一)全面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针对部分地市、部分项目仍沿用“线下评标,线上录入评审结果”方式等问题,加强跟踪指导,督促各级财政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各级预算单位对政府采购项目全面实施全流程电子化采购。
(二)加强对政府采购各方的培训指导。针对代理机构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采购人及评审专家等各方对电子招投标流程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创新培训方式,依托互联网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培训,加大对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各方当事人政策和执业水平及系统操作能力。及时梳理、解决各地区各方当事人在推行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全区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业务。
(三)逐步实现政府采购项目闭环式数字化管理。
深入推广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应用,分阶段实施框架协议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推行在线履约验收,推动建立在线质疑投诉处理管理功能,研究完善广西政府采购诚信管理平台。按照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继续完善政府采购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对接,推动政府采购项目全过程与预算编制、资金支付等有机衔接,逐步实现政府采购项目闭环式数字化管理。
(四)积极探索远程异地评标。积极探索实现远程异地评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共资源开评标效率,解决本地评审专家“圈子化”、非主流专业评审专家数量不足、大型项目外地评审专家往返奔波等难题。探索公共资源跨区域协同利用和专家资源共享机制,推进营造高效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推进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
编辑:蒋沅江
附件
关联文件